APOD每日一天文圖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骨】2009骨頭幫觀星訓練營 報名開始囉!(限骨頭)

報名方式有兩種:
  • 填寫 線上報名表 填寫完畢後記得打電話給老師,通知老師您以填寫線上報名表!

系統確認資料:(大家填完報名表之後,請自行校閱資料有無登入,系統每五分鐘會更新一次!)

編輯

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歷屆通訊錄各校繳交狀況


完成之後,請寄給 gooda@starban.org 並且註明你是誰唷!

為什麼要使用格式呢! 因為各校都沒有一個通訊錄的參考依據,就算有也不是很完整,所以我們整理出這個格式來,讓大家參考也方便我們工作群的統整!

不然每一間學校的格式都不一樣,資料缺東缺西~久而久之連該學校都會遺失自己家裡骨頭的資訊,所以我們才大費周章的搜集! 希望大家能夠合作!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巨大噴流(Gigantic Jet)

轉載至此


成大團隊在2002年7月22日所記錄的 樹狀)左)與蘿蔔狀)右)巨大噴流。噴流頂端寬度約有40公里,
噴流發光體所佔的體積有三萬立方公里,相當於一百億座大型游泳池的容積。


  在2002年的觀測季裡,成功大學物理系「紅色精靈研究團隊」7月22日在鵝鑾鼻進行觀測時,
記錄到呂宋島西方海域一個雷雨系統和高層大氣之間的五個巨大噴流,
這些噴流起源自十六公里高的雲頂,一直延伸到九十公里的高空。這種特殊的自然現象,
全世界的科學家到目前為止只記錄到六例。經過仔細的分析後,
成大團隊發現這種型態介於紅色精靈和藍色噴流之間的事件,應是一種新的高空閃電種類。
巨大噴流聯結雲頂和位在九十公里處的電離層,並發出很低頻的電波訊號,
顯示它是雷雨雲和電離層之間的閃電,也是一般常見的雷雨雲與地面之間閃電的反例。
此外,一般的雲對地閃電活動,主要的效應之一是維持電離層和地面之間的數十萬伏特電壓。
而此一高空巨大電壓會在遠處晴天區域以擴散電流的形式向下傳送電荷,完成大域電路的迴路。
但這些巨大噴流的作用恰好相反,它們會在發生的地點讓大域電路產生短路,
降低電離層和地面之間電壓差。因此,證實了巨大噴流和紅色精靈都是大域電路的新環結,
對地球環境有相當的影響。

更多紅色精靈計畫資料

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陶氣精靈(Elves)

  淘氣精靈就如同紅色精靈一樣,是一種由閃電所引發的高空發光的現象,它具有火紅色、向外擴張的圈圈餅形狀。
其成因是雲對地閃電所發出的電磁脈衝 (electromagnatic pulse),傳遞到電離層的底部後,加熱該處的分子並使它們發出紅色輝光。
更精確地說,這種強烈的電磁脈衝是以雲對地閃電為中心,以光速傳遞的電波(如圖六所示)。
當這個電磁脈衝向上傳遞的部分(圓殼部分)傳到約為75至100公里的高度時,電磁波的電場加速電子,
這些被加速後的電子會撞擊空氣分子並將其提昇至可以發光的激發狀態。因而產生了以球殼和臨界層之交點為軸心,
向外擴張的圈圈狀光環。

圖六、(摘自 Scientific American

圖七、發生在南海上空的一個淘氣精靈事件 (成大物理系 紅色精靈研究團隊)。


  淘氣精靈和和紅色精靈相類,都是發生在雲對地閃電之後,但發光的時間比紅色精靈短,通常只持續千分之一秒。
由以下所攝得的連續照片可以了解其發生的時序。(A)當在閃電發生之前,天空是一片黑暗。
(B)閃電由雲端產生,在同一時間亦在中氣層(mesosphere)的高空中引起扁平的ELVES。
(C)一瞬間,紅色精靈自此一部分的大氣中噴出。(D)最後,ELVES消失只剩下紅色精靈。

A B
C D

圖片: Stephen B. Mende

更多紅色精靈計畫資料

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藍色噴流(Blue Jet)

轉載至此

  『藍色噴流』(Blue Jet) 是一種局限在低於40公里大氣層中的一種現象,並且較難觀測,
圖四所示的是藍色噴流的彩色照片。由照片中可以看出噴流放出深藍色的光茫,這種光線無法輕易的穿過厚重的大氣層底部,
因此要觀測這種現象必須要位於底部大氣層之上。

圖 四、(摘自 Scientific American

  1994年Sentman 和 Wescott第一次記錄到『藍色噴流』這種怪異的現象,他們是藉由飛機在高空中飛越強烈的風暴之上,
由高靈敏度的照像機所拍得(如圖五)。由這些照片可以得知這種光以秒速120公里自雲層頂端向上噴出,
目前研究學者們正致力於找出可完整的解釋其成因的理論。
A B
C D

圖五、(摘自 Scientific American


更多紅色精靈計畫資料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紅色精靈(Red Sprites)

轉載至此


圖二、第一個彩色紅色精靈影像(摘自Sentman et al, sprite.gi.alaska.edu)

『紅色精靈』是一種通常由正雲對地閃電(positive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strokes),在雲層頂所誘發的高空巨大紅色閃光。
這一現象首先由Minnesota大學Winckler教授的研究群以低光度攝影機紀錄下來(R. D. Franz, R. J. Nemzek and J. R. Winckler, 1990),
從此之後,許多的研究團體對這種奇特的現象感到興趣,並設法提出這種自然現象背後的可能機制,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課題。
藉由美國太空總署的研究噴射飛機之協助,
第一個彩色『紅色精靈』的照片是由阿拉斯加大學Sentman教授所領導的紅色精靈研究團隊(sprites research team)於1994年所攝得。

『紅色精靈』是近年來所發現數種由閃電所引發的中高空發光現象之一,其可能的成因簡示如下:

一般閃電是源自帶著負電荷的雲層底部,並向下落至地表。 偶而,閃電是源自雲層頂端積蓄的大量正電荷,因此閃電發生後,
電離層(Ionospere)和雲層頂有著很強大的電場,因此吸引著電子向上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會和氣體分子碰撞,
如果產生的電場夠強而且周圍的空氣夠稀薄,在和空氣分子撞擊之前,電子可以獲得相當高的能量,當電子撞擊空氣分子,
會把它們撞到激發狀態,讓分子發出輝光,產生紅色精靈這種高空短暫發光現象。理論上,這種現象發生於40至90公里的高空中。
最亮的紅色精靈人類的肉眼就可以看見,但長久以來並不為人們所知,追究其原因在於它是發生在極端明亮的雲對地閃電之後,
因此上述的現象並不會特別引起科學家們的注意。

紅色精靈發光的時間通常持續不到三十分之一秒,亮度通常也不很明亮,出現的機會相當低,
因此,科學家必須使用高感度的攝影機,持續對雷雨雲的上空錄影,才能紀錄到這種高空短暫發光現象。
紅色精靈微弱的亮光和短暫的持續時間,造成研究上的困難,即使如此,在經短短十幾年的觀測期間,
科學家在全球各地已經記錄了將近一萬個事件,對紅色精靈的了解已有重大的成就。

更多紅色精靈計畫資料

APOD 每日一天文圖

紀錄器

web tracker  Free Website Counter

free counters
[URL=http://flagcounter.com/more/r2TB][IMG]http://flagcounter.com/count/r2TB/bg=FFFFFF/txt=000000/border=CCCCCC/columns=8/maxflags=248/viewers=0/labels=1/[/IMG][/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