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D每日一天文圖

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天文大發現!土星新巨環 可容納10億個地球

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已發現土星最大、但之前從未偵測到的一條巨大光環。科學家估計, 這條光環與土星成二十七度夾角,容積大到足以容納十億個地球。

反光度低 需紅外線太空望遠鏡才觀測到

目前已知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光環,是環繞木星的「薄紗光環」(gossamer ring)及環繞土星的E光環,這道新發現的光環亮度不及前兩者。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表示,這個土星環由細小的冰粒及塵埃組成,溫度接近攝氏負一百五十度,結構鬆散,反光度低,但能發出熱輻射,透過紅外線太空望遠鏡才能觀測到。

超大光環 垂直高度約為土星直徑20倍

在此以前,科學界只知道土星有代號A到E的七條主光環,以及數條未命名的微弱光環。新發現的光環垂直高度約土星直徑的二十倍,內緣起點距土星五百九十五萬公里,再向土星周圍的太空延伸約一千一百九十萬公里。新光環據信源自於環繞土星運行、直徑只有兩百一十四公里的土衛九(Phoebe)衛星。

新觀測到的土星環與土衛九公轉方向相同,但與土星及土衛八等其他衛星自轉方向相反。這道光環有助於解開土星第三大衛星土衛八(lapetus)的「陰陽臉」謎團。土衛八朝向其軌道前進方向的半球呈亮白色,另一半呈黑色。

新光環 可望解開土衛八陰陽臉之謎

科學家認為,土衛八黑色那一面的半球,是因遭到土星這道外圍光環的塵礫撞擊,在其表面形成厚達幾公尺黑色物質。用所謂「熱隔離理論」(thermal segregation)來解釋,土衛八黑色半球能吸收更多陽光,熱度足以讓當地的水冰蒸發,蒸氣隨後會環繞運行,並凝結在最近的冷點,也就是土衛八明亮的另一面。其結果是,黑暗的半球因為失去表面的冰層而越來越黑,另一面則隨著冰的累積而越來越明亮。

轉載自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8/today-int2.htm
Edit by 中山天文 陳彥儒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星空擂台大賽-高中組

標題:星空擂台大賽-高中組
對象:大學、高中各校天文好手(含一年級新生)
時間:2009年9月13日下午兩點
地點:中正紀念堂(大忠門入口)郵局旁特展主舞台
賽事內容:30%天文基礎知識、70%展場內天文相關知識


想參加天文界難得一見的擂台大賽嗎?想在天文界一戰成名嗎?各界天文好手等你來挑戰,只要三人即可組隊報名,決賽將由台大天文物理研究所孫維新教授親自主持,第一名的團隊還可以得到價值一萬五千元的禮券以及「全球天文年」認證的獎狀喔!
2009年9月7 日起接受報名,詳情請洽中正紀念堂網站及活動官網http://www.astronomy2009.tw/scisea/或電(02)2392-6907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2009日偏食即時轉播


Watch live video from acgooda on Justin.tv

只限當天轉播!
轉播時間:08:20~11:10
轉播地點:前鎮高中

日食

轉載至:中央氣象局天文站

:::中央氣象局天文站

天文特報-2009/07/22 日全食

更新日期:2009/07/17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概述臺灣的日偏食狀況日食觀測注意事項關於日全食2009/7/22日全食相關數據資料

由衛星雲圖看日全食( 將於7/22上午上線)
  因日全食發生時,透過可見光衛星雲圖可見月球落在地面的影子,本局將於2009年7月22日當日上午,於本網頁提供本次日全食北半球可見光衛星雲圖連結,以供民眾參考

◎日全食直播連結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概述

  西元2009年7月22日將發生日全食天文現象,沙羅週期編號第136號, 月球影子落在地面所造成的全食區開始於印度西部Khambhat海灣(00:53 UT),向東經尼泊爾、孟加拉、不丹、緬甸等國及橫跨中國中部後,向東南移經日本南方小島、馬歇爾(Marshall)和吉爾伯特(Gilbert) 等群島,最後終止於太平洋中部(04:18 UT)。

  本次日全食剛好發生於月球繞地球公轉軌道近地點後約4個多小時,因此時月球 離地球稍近,所以月面看起來會比較大(該時月面視直徑比日面大了將近5.80%),落在地球表面的月球本影也因距離稍近,造成這次日食比較寬廣的全食區, 最大全食區直徑涵蓋達258公里。全食區移動所經過的全食帶全長有15200公里,總計掃過約0.71%的地球表面,在這些區域內均可見到時間長短不一的 日全食現象,全食帶中心線附近則約可見3~6分多鐘較長的全食過程,其中硫磺島東方附近海面(24°13'N 144°07'E)於02:35:19 UT前後,將可見到歷程6分鐘39秒本世紀最長的日全食。至於臺灣及東亞諸國、太平洋西南側諸島國及夏威夷等,雖不在全食帶上,但亦可見到不同程度的偏食 現象。

2009/07/22日全食大勢圖

2009/07/22日全食大勢圖  2009/07/22日全食月影動畫

影像來源Eclipse Predictions by Fred Espenak, NASA's GSFC


臺灣的日偏食狀況

   臺灣因離全食帶較為接近,因此可見較大食分的日偏食,各地所見日偏食最大程度依離全食帶遠近而略有差異,北部所見偏食缺角較大,越往南則略小一些。馬祖的 最大食分為0.882(09:36:52),是臺灣能見偏食缺角最大的地方,約有86.80%的日面被月亮所遮掩;北部海面的彭佳嶼最大食分也達 0.870(09:41:33);至於臺灣本島則以臺北縣石門鄉富貴角的食分0.857(09:40:28)最大國境之南恆春鎮南端的鵝鑾鼻,最大食分為0.739(09:39:59),約有68.6%的日面被月亮所遮掩。

7/22上午 台北所見日面初虧、食甚及復圓之狀況

7/22上午 臺北所見日面初虧、食甚及復圓之狀況(正上方為天頂方向),臺灣其他各地所見狀況均類似

  臺灣所見偏食狀況以臺北為例(見上圖),臺北將從8時23分開始初虧,此時所見日面上方稍 偏左方處開始被月面遮掩而出現缺角;之後缺角向下方逐漸擴大,至9時40分「食甚」是本次日偏食最大的時候,最大食分0.848,所見日面的左側約有 82.40%被月面所遮掩;11時5分,缺角自日面下方稍偏左處消失而復圓,全部過程歷經約2小時又42分鐘。臺灣其他地方所見偏食狀況均相似,不過發生 時間及最大遮掩面積略有差異,各地資料請見下表。

2009年7月22日臺灣各地日偏食觀測參考資料

  初虧時刻 仰角 / 方位角   食甚時刻 仰角 / 方位角 最大食分 遮掩面積   復圓時刻 仰角 / 方位角
臺北 08:23:18 40.0 / 83.8   09:40:29 57.5 / 91.2 0.848 82.40%   11:05:02 76.4 / 107.7
基隆 08:23:36 40.3 / 84.0   09:40:57 57.8 / 91.5 0.852 82.90%   11:05:35 76.6 / 108.7
桃園 08:22:51 39.6 / 83.6   09:39:48 57.0 / 90.9 0.844 82.00%   11:04:13 75.9 / 106.6
新竹 08:22:38 39.4 / 83.4   09:39:27 56.8 / 90.5 0.839 81.30%   11:03:48 75.7 / 105.7
苗栗 08:22:27 39.1 / 83.1   09:39:06 56.5 / 90.0 0.830 80.10%   11:03:22 75.5 / 104.3
臺中 08:22:24 38.9 / 82.8   09:38:54 56.3 / 89.3 0.815 78.20%   11:03:06 75.4 / 102.5
彰化 08:22:16 38.8 / 82.6   09:38:40 56.2 / 89.1 0.812 77.90%   11:02:47 75.3 / 102.0
南投 08:22:50 39.2 / 82.6   09:39:27 56.7 / 89.1 0.807 77.20%   11:03:44 75.8 / 101.9
雲林 08:22:22 38.8 / 82.4   09:38:42 56.2 / 88.6 0.801 76.50%   11:02:47 75.3 / 100.8
嘉義 08:22:20 38.6 / 82.2   09:38:31 56.0 / 88.2 0.792 75.30%   11:02:32 75.2 / 099.6
臺南 08:22:15 38.3 / 81.7   09:38:11 55.7 / 87.4 0.775 73.10%   11:01:59 75.0 / 097.4
高雄 08:22:39 38.5 / 81.4   09:38:32 55.9 / 86.8 0.760 71.30%   11:02:18 75.2 / 096.0
屏東 08:22:53 38.7 / 81.6   09:38:57 56.2 / 87.1 0.765 71.80%   11:02:51 75.5 / 096.7
恆春 08:23:39 39.0 / 81.1   09:39:41 56.5 / 86.2 0.742 69.00%   11:03:31 75.9 / 094.3
鵝鑾鼻 08:23:53 39.0 / 81.1   09:39:59 56.7 / 86.1 0.739 68.60%   11:03:49 76.1 / 094.0
宜蘭 08:23:45 40.3 / 83.7   09:41:05 57.8 / 90.9 0.839 81.30%   11:05:45 76.8 / 107.3
花蓮 08:23:51 40.1 / 83.0   09:41:01 57.7 / 89.6 0.812 77.80%   11:05:36 76.9 / 103.8
臺東 08:23:48 39.5 / 81.9   09:40:22 57.1 / 87.5 0.769 72.40%   11:04:35 76.5 / 097.9
成功 08:23:56 39.8 / 82.2   09:40:46 57.4 / 88.1 0.781 73.90%   11:05:08 76.7 / 099.7
大武 08:23:40 39.2 / 81.5   09:39:56 56.7 / 86.8 0.755 70.60%   11:03:56 76.1 / 095.9
蘭嶼 08:24:53 40.0 / 81.5   09:41:34 57.7 / 86.6 0.746 69.50%   11:05:47 77.2 / 095.5
澎湖 08:21:02 37.5 / 81.8   09:36:36 54.8 / 87.8 0.793 75.40%   11:00:12 73.9 / 098.5
金門 08:18:59 36.1 / 81.9   09:33:46 53.0 / 88.3 0.820 78.80%   10:56:49 71.9 / 099.4
馬祖 08:20:48 38.1 / 84.0   09:36:52 55.2 / 91.7 0.882 86.80%   11:00:38 73.7 / 107.8
東沙 08:18:43 33.9 / 78.9   09:31:04 50.6 / 82.9 0.692 62.80%   10:52:09 69.5 / 087.3
太平 08:30:05 31.7 / 72.4   09:28:35 45.3 / 71.4 0.342 23.20%   10:34:09 60.5 / 066.7

  • 上表所用時間為臺灣標準時間TST(GMT +08h)

  • 表格資料以氣象局所屬氣象站或合作站所在標準經緯度計算,同縣市其他地點會略有差異。

  • 南投地區係以日月潭氣象站所在海拔高度(1014m)計算,其餘各地均統一以平地為準。


日食觀測注意事項

警告!日食發生時太陽的亮度還是非常的亮,若是用望遠鏡或相機直接觀看,在放大鏡聚焦的作用下,將會使您的視網膜遭受永久的傷害。

  想要觀 看7月22日臺灣的日偏食,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電視或網路中觀看直播,另外亦有部分的學校或天文組織團體,於各地提供專業的天文觀測儀器,以利周遭民眾前往 直接觀看。但這些有經驗的觀測團隊所在的場所無法涵蓋所有地方!民眾若想要自行體驗及紀錄這次大自然現象的機會,在安全的觀測方法和注意事項參考如後:

目視觀看部分:

  1. 針孔投射方法是最安全且最低廉的方法,在紙板上刺一些小針孔,日食發生時放在白紙上方,就會發現太陽光經由紙板上的針孔投射在下方的白紙上,形成一個一個缺角的太陽。在樹下看太陽透過樹葉縫隙投影在地面,也可以達到相同效果。

  2. 天文專用太陽濾鏡或濾紙也是較安全的方式,此類裝置約可將太陽光穿透率減至0.001%以下;相機用的ND濾鏡,經多片疊合減光至0.001%以下亦可達類似效果。

  3. 下列濾光器具來看太陽的方法雖有達減光效果,但並不是很安全的觀測方式,因為這類方式並無法有效過濾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或紅外線,所以持續觀看時間切記不可太長。

    • 銲工面具上的黑玻璃。

    • 光碟片或CD片:因各品牌材質有差異,請自行斟酌使用透光率較低的來用,若是室內燈光即可穿透者不可使用

    • 疊合多張曝光過度的全黑底片:沖洗底片 後,在最前及最後面分別都有一小截全黑的底片,透過這些疊合後全黑的底片來看日食,亦可達減光效果。

  4. 本局完全不建議一般民眾自行利用有加濾鏡的望遠鏡或相機觀看,因為操作不慎將會對觀測者的眼睛造成傷害。

  5. 不安全的太陽觀測器具包括用火燻黑的玻璃、太陽眼鏡,攝影用的偏光片等,均有可能造成您的視網膜受損。

拍照攝影部分:

  本局天 文站是用Thousand Oaks及Coronado太陽濾鏡置於望遠鏡前端做一般及特殊的日面攝影,這類濾鏡因價格昂貴不適合一般民眾購置,建議可購買適用您鏡頭口徑大小的「太 陽觀測專用濾紙」。目前國內較常用的天文專用太陽濾紙有2款,分別為德國的Baader Solar Film太陽濾紙及美國Thousand Oaks太陽濾膜,民眾可自行詢問國內天文光學儀器廠商。

  • 太陽濾紙記得要前置於鏡頭上且全部罩住,千萬不可用置於鏡頭後方的方式,以免因放大鏡聚焦作用而燒毀。

  • 一般民眾請勿於觀景窗目視對焦,有即時顯示 (Live View) 功能者請使用此方式對焦,不然就用試拍方式逐步對焦。

  • 若是使用望遠鏡拍攝,記得先將尋星鏡或導星鏡等觀測時不需要用的小望遠鏡密封起來,以防不慎。


關於日全食

  地球的衛星-月球繞著地球公轉,當月球繞行至地球與太陽之間且正好發生於月球在黃道面的升降交點附近時(註),3者在太空中成一直線,此時月球的影子投射在地球表面,在影子區裡就可以見到月亮將太陽遮掩的日食現象。日食有幾種型態,若月面僅將日面部分遮掩時,我們稱為日偏食;如果是太陽及月亮兩圓盤面中心重合,則會 有2種狀況:1.月面比日面小無法全部遮掩日面,還是可以見到日面邊緣的部份,看起來像是環狀的太陽,我們稱為日環食;2.月面比日面大將太陽面全部遮 掩,我們稱為日全食。日全食因本影區一般比較狹窄,每次發生時只有局部地區才能見到全食,同一地點可能要數百年才能遇到一次,因此是相當難得一見的天文的 現象。歷史上記載日全食的紀錄相當的多,其中最有名的是1919 年 5 月 29 日的日全食,英國劍橋大學天文學家Arthur Eddington利用該次的日全食觀測,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重力場造成光線偏折作用」的理論。

  1. 21世紀計會發生224次日食現象,其中有77次「日偏食」,72次「日環食」,68次「日全食」及7次「混合型日食」(日食過程中環食及全食交替出現) 。

  2. 西元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後,下次日全食 將發生於西元2010年7月12日,可見全食地區為南太平洋及南美洲南部陸地。

  3. 臺灣上次日全食是出現在西元1941年9月21日(北海岸-基隆-濱海公路北段及馬祖)。

  4. 臺灣未來日全食將發生於西元2070年4月11日(墾丁、蘭嶼) 。

  5. 西元2012年5月21日臺灣將可見到日環食現象,包括基隆、 臺北、桃園、新竹及苗栗等局部地區均在環食帶內。

註:

1.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面我們稱為黃道面,同時月球也繞地球公轉,月繞地公轉的軌道面與黃道面並不是平行的,而是有5度多的傾斜角,每當月球沿著其公轉軌道繞行地球一圈時,會在兩邊上下穿過黃道面各1次,這2個交點分別稱為升交點及降交點。

2.每個農曆月初一(或稱朔)月球繞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由於月繞地軌道跟黃道面傾斜的關係,月球的影子不見得會落在地球上(如下圖),因此不是每個朔都會出現日食現象,惟有剛好發生於升降交點附近時,月球的影子才會落在地球上而造成日食。

月影示意圖

日全食資料影像

西元2008年8月1日的日全食外層日冕 新月映古都
2008年8月1日的日全食外層日冕 新月映古都攝影影像
  日全食發生時,月球遮住了日面光球層的強光,讓我們能夠直接一窺太陽外層的大氣-日冕 (Solar Corona)。西元2008年8月1日陳立群先生攝於中國新疆伊吾中學 。   搭配適當的建築景點做地景,可以將日全食景象詮釋的更美。西元2008年8月1日劉衍哲先生攝於西安。

(本影像版權屬攝影者所有,未經原作者同意請勿將本圖做任何形式之轉載)

(本影像版權屬攝影者所有,未經原作者同意請勿將本圖做任何形式之轉載)

2009/7/22日全食相關數據資料

ELEMENTS OF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OF 2009 JULY 22

Equatorial Conjunction(Sun & Moon in R.A.) 02:34:07.29 TDT (=02:33:01.42 UT)
Ecliptic Conjunction(Sun & Moon in Ec. Lo.) 02:35:41.89 TDT (=02:34:36.03 UT)
Instant of Greatest Eclipse 02:36:24.37 TDT (=02:35:18.50 UT)
   
Eclipse Magnitude = 1.07990  
Saros Series 136: Member 37 of 71 eclipses in series.  

Geocentric Coordinates of Sun & Moon at Greatest Eclipse (DE200/LE200)

Sun: Moon:
R.A. = 08h06m24.115s R.A. = 08h06m29.643s
Dec. =+20°16'03.00 Dec. =+20°20'07.03
Semi-Diameter = 15'44.50 Semi-Diameter = 16'42.73
Eq.Hor.Par. = 08.66 Eq.Hor.Par. = 1°01'19.84

SHADOW CONTACTS AND CIRCUMSTANCES TOTAL SOLAR ECLIPSE OF 2009 JULY 22

△T = 65.9 s   Terrestrial
Dynamical Time
Latitude Ephemeris
Longitude
True
Longitude
    h m s      
External/Internal Contacts of Penumbra: P1 23:59:21.9 19°03.1'N 084°26.4'E 084°42.9'E
  P2 01:48:45.4 24°36.7'N 054°40.9'E 054°57.4'E
  P3 03:24:06.3 08°37.4'S 142°37.4'W 142°20.9'W
  P4 05:13:28.5 14°13.7'S 172°07.6'W 171°51.0'W
           
Extreme North/South Limits of Penumbral Path: N1 01:20:20.5 49°49.6'N 045°34.6'E 045°51.1'E
  S1 00:56:45.0 08°51.2'S 080°43.6'E 081°00.1'E
  N2 03:52:42.2 17°50.9'N 139°44.4'W 139°27.9'W
  S2 04:15:50.7 41°31.6'S 171°25.4'W 171°08.9'W
           
External/Internal Contacts of Umbra: U1 00:52:20.2 20°18.2'N 070°40.3'E 070°56.8'E
  U2 00:55:34.3 20°25.3'N 069°48.8'E 070°05.3'E
  U3 04:17:16.4 12°51.1'S 157°32.2'W 157°15.7'W
  U4 04:20:29.7 12°58.2'S 158°23.3'W 158°06.8'W
           
Extreme North/South Limits of Umbral Path: N1 00:54:19.7 21°11.6'N 069°47.7'E 070°04.2'E
  S1 00:53:36.5 19°31.7'N 070°40.8'E 070°57.4'E
  N2 04:18:31.0 12°04.6'S 157°32.8'W 157°16.3'W
  S2 04:19:13.4 13°44.8'S 158°22.5'W 158°05.9'W
           
Extreme Limits of Central Line: C1 00:53:57.2 20°21.7'N 070°14.6'E 070°31.1'E
  C2 04:18:53.1 12°54.7'S 157°57.8'W 157°41.3'W
Instant of Greatest Eclipse: G0 02:36:24.4 24°13.2'N 143°50.5'E 144°07.0'E
           

Circumstances at Greatest Eclipse:

Sun's Altitude = 85.9°   Path Width = 258.4 km
  Sun's Azimuth = 197.6°   Central Duration = 06m38.8s

月球過近地點時刻 2009/07/21 20:16 UT

地球過遠日點時刻 2009/07/04 02:36 UT


網頁資料參考來源:

Top→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骨】2009骨頭幫觀星訓練營 報名開始囉!(限骨頭)

報名方式有兩種:
  • 填寫 線上報名表 填寫完畢後記得打電話給老師,通知老師您以填寫線上報名表!

系統確認資料:(大家填完報名表之後,請自行校閱資料有無登入,系統每五分鐘會更新一次!)

編輯

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歷屆通訊錄各校繳交狀況


完成之後,請寄給 gooda@starban.org 並且註明你是誰唷!

為什麼要使用格式呢! 因為各校都沒有一個通訊錄的參考依據,就算有也不是很完整,所以我們整理出這個格式來,讓大家參考也方便我們工作群的統整!

不然每一間學校的格式都不一樣,資料缺東缺西~久而久之連該學校都會遺失自己家裡骨頭的資訊,所以我們才大費周章的搜集! 希望大家能夠合作!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巨大噴流(Gigantic Jet)

轉載至此


成大團隊在2002年7月22日所記錄的 樹狀)左)與蘿蔔狀)右)巨大噴流。噴流頂端寬度約有40公里,
噴流發光體所佔的體積有三萬立方公里,相當於一百億座大型游泳池的容積。


  在2002年的觀測季裡,成功大學物理系「紅色精靈研究團隊」7月22日在鵝鑾鼻進行觀測時,
記錄到呂宋島西方海域一個雷雨系統和高層大氣之間的五個巨大噴流,
這些噴流起源自十六公里高的雲頂,一直延伸到九十公里的高空。這種特殊的自然現象,
全世界的科學家到目前為止只記錄到六例。經過仔細的分析後,
成大團隊發現這種型態介於紅色精靈和藍色噴流之間的事件,應是一種新的高空閃電種類。
巨大噴流聯結雲頂和位在九十公里處的電離層,並發出很低頻的電波訊號,
顯示它是雷雨雲和電離層之間的閃電,也是一般常見的雷雨雲與地面之間閃電的反例。
此外,一般的雲對地閃電活動,主要的效應之一是維持電離層和地面之間的數十萬伏特電壓。
而此一高空巨大電壓會在遠處晴天區域以擴散電流的形式向下傳送電荷,完成大域電路的迴路。
但這些巨大噴流的作用恰好相反,它們會在發生的地點讓大域電路產生短路,
降低電離層和地面之間電壓差。因此,證實了巨大噴流和紅色精靈都是大域電路的新環結,
對地球環境有相當的影響。

更多紅色精靈計畫資料

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陶氣精靈(Elves)

  淘氣精靈就如同紅色精靈一樣,是一種由閃電所引發的高空發光的現象,它具有火紅色、向外擴張的圈圈餅形狀。
其成因是雲對地閃電所發出的電磁脈衝 (electromagnatic pulse),傳遞到電離層的底部後,加熱該處的分子並使它們發出紅色輝光。
更精確地說,這種強烈的電磁脈衝是以雲對地閃電為中心,以光速傳遞的電波(如圖六所示)。
當這個電磁脈衝向上傳遞的部分(圓殼部分)傳到約為75至100公里的高度時,電磁波的電場加速電子,
這些被加速後的電子會撞擊空氣分子並將其提昇至可以發光的激發狀態。因而產生了以球殼和臨界層之交點為軸心,
向外擴張的圈圈狀光環。

圖六、(摘自 Scientific American

圖七、發生在南海上空的一個淘氣精靈事件 (成大物理系 紅色精靈研究團隊)。


  淘氣精靈和和紅色精靈相類,都是發生在雲對地閃電之後,但發光的時間比紅色精靈短,通常只持續千分之一秒。
由以下所攝得的連續照片可以了解其發生的時序。(A)當在閃電發生之前,天空是一片黑暗。
(B)閃電由雲端產生,在同一時間亦在中氣層(mesosphere)的高空中引起扁平的ELVES。
(C)一瞬間,紅色精靈自此一部分的大氣中噴出。(D)最後,ELVES消失只剩下紅色精靈。

A B
C D

圖片: Stephen B. Mende

更多紅色精靈計畫資料

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藍色噴流(Blue Jet)

轉載至此

  『藍色噴流』(Blue Jet) 是一種局限在低於40公里大氣層中的一種現象,並且較難觀測,
圖四所示的是藍色噴流的彩色照片。由照片中可以看出噴流放出深藍色的光茫,這種光線無法輕易的穿過厚重的大氣層底部,
因此要觀測這種現象必須要位於底部大氣層之上。

圖 四、(摘自 Scientific American

  1994年Sentman 和 Wescott第一次記錄到『藍色噴流』這種怪異的現象,他們是藉由飛機在高空中飛越強烈的風暴之上,
由高靈敏度的照像機所拍得(如圖五)。由這些照片可以得知這種光以秒速120公里自雲層頂端向上噴出,
目前研究學者們正致力於找出可完整的解釋其成因的理論。
A B
C D

圖五、(摘自 Scientific American


更多紅色精靈計畫資料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紅色精靈(Red Sprites)

轉載至此


圖二、第一個彩色紅色精靈影像(摘自Sentman et al, sprite.gi.alaska.edu)

『紅色精靈』是一種通常由正雲對地閃電(positive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strokes),在雲層頂所誘發的高空巨大紅色閃光。
這一現象首先由Minnesota大學Winckler教授的研究群以低光度攝影機紀錄下來(R. D. Franz, R. J. Nemzek and J. R. Winckler, 1990),
從此之後,許多的研究團體對這種奇特的現象感到興趣,並設法提出這種自然現象背後的可能機制,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課題。
藉由美國太空總署的研究噴射飛機之協助,
第一個彩色『紅色精靈』的照片是由阿拉斯加大學Sentman教授所領導的紅色精靈研究團隊(sprites research team)於1994年所攝得。

『紅色精靈』是近年來所發現數種由閃電所引發的中高空發光現象之一,其可能的成因簡示如下:

一般閃電是源自帶著負電荷的雲層底部,並向下落至地表。 偶而,閃電是源自雲層頂端積蓄的大量正電荷,因此閃電發生後,
電離層(Ionospere)和雲層頂有著很強大的電場,因此吸引著電子向上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會和氣體分子碰撞,
如果產生的電場夠強而且周圍的空氣夠稀薄,在和空氣分子撞擊之前,電子可以獲得相當高的能量,當電子撞擊空氣分子,
會把它們撞到激發狀態,讓分子發出輝光,產生紅色精靈這種高空短暫發光現象。理論上,這種現象發生於40至90公里的高空中。
最亮的紅色精靈人類的肉眼就可以看見,但長久以來並不為人們所知,追究其原因在於它是發生在極端明亮的雲對地閃電之後,
因此上述的現象並不會特別引起科學家們的注意。

紅色精靈發光的時間通常持續不到三十分之一秒,亮度通常也不很明亮,出現的機會相當低,
因此,科學家必須使用高感度的攝影機,持續對雷雨雲的上空錄影,才能紀錄到這種高空短暫發光現象。
紅色精靈微弱的亮光和短暫的持續時間,造成研究上的困難,即使如此,在經短短十幾年的觀測期間,
科學家在全球各地已經記錄了將近一萬個事件,對紅色精靈的了解已有重大的成就。

更多紅色精靈計畫資料

2009年5月31日 星期日

紅色精靈-簡介

轉載至此

  到2003年為止,科學家所發現的高空短暫發光現象有紅色精靈 (Red Sprites)、藍色噴流 (Bule Jet)、
淘氣精靈 (ELVES; Emmision of Light and Very Low Frequency Perturbations From Electro-magnetic Pulse Sources)、
以及在2002年夏天由成大物理系紅色精靈研究團隊所發現的巨大噴流(Gigantic jets)等,它們都是伴隨著雷雨雲的高空發光現象。
近一個世紀以來,有許許多多來自於飛行員、地面觀察者的報告,皆指出有奇怪的、如閃電般的閃光自雲端向上射出。
由於此一現象發生於高空且持續發光的時間極短,通常短於十分之一秒,難以取得直接的證據,以至科學界無法作系統化的分析。
直到1989年(R. D. Franz, R. J. Nemzek and J. R. Winckler, 1990)終於以低光度的攝影機拍攝到這種高空大氣發光現象。
在1990年初,太空梭上的攝影機也拍到20多幅相關的影像。從此之後藉著攝影機的幫助,
從不同的觀測平台如太空梭、飛機及地面觀測站等等,拍攝到成千上萬的紅色精靈和其他高空發光事件的影像。
藉由這些觀測到的事件,我們了解到這種閃電般的發光現象不止局限在較低的大氣層,
甚至在高於雷雲上方90公里處的高空中亦可能發生。

圖一、高空短暫發光現象的分類 (摘自 Pasko [Nature 423, p927-929, 2003])

更多紅色精靈計畫資料

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紅色精靈地面觀測新聞稿

轉載至此

成功大學物理系「高空大氣閃電影像儀」(Imager of Sprite : Upper Atmosphere Lightning,簡稱為ISUAL) 太空計畫科學團隊,4月30日晚間在氣象局阿里山工作站從事紅色精靈觀測時,在往大陸的福建、廣東方向,約600公里遠處的一個雷雨系統,(見附圖一), 以高感度的黑白CCD攝影機拍攝得十多個紅色精靈的影像。附圖二便是其中的一個明顯事件,圖中兩條蘿蔔狀的亮光便是紅色精靈。這一系列的影像,可說是在台 灣拍攝的第一批清晰的紅色精靈影像。這些紅色精靈是發上在約600公里遠處雷雨雲的上空,紅色精靈發生的瞬間,連阿里山的夜空也為之一亮。

這 一批紅色精靈影像,是由成功大學物理系副教授蘇漢宗及軟體工程師章展誥所拍攝的。觀測團隊的其他成員還包括物理系教授許瑞榮,博士後研究員陳炳志博士,助 理李宜蓁,以及大四學生陳小芳與陳秋雯。所用的儀器有Sigma 20mm, f/1.8廣角鏡頭,Watec的WAT-902H微光CCD以及SONY DCR-PC5 DV數位錄影機。

所 謂的紅色精靈是一種伴隨著雷雨所產生的高空大氣放電現象。它通常發生在雷雨雲層頂離地面約50~90公里的高空。其上半部為紅色,底部則漸漸轉變為藍色, 其寬度約5~10公里,可持續約數十毫秒的時間。由於,事件是發生在雷雨雲的上空,觀測時都會選擇在二百至八百公里遠處的雷雨雲作為觀測對象,而且為了避 免大氣造成的干擾,觀測地點也都會選擇在高山上,如此就可以遠觀雲層頂上的大氣放電現象。每一次觀測時,都必須在觀測地點是天氣非常晴朗,但遠方卻有雷雨 系統的時候,才能觀測到好的紅色精靈的現象,可見觀測的困難度是相當高的。在此之前我們曾在中央大學鹿林山天文台經做過三次觀測,並無所獲;直到4月28 日,才由蘇漢宗教授帶領陳小芳與陳秋雯兩位同學這一次才觀測得數個紅色精靈的事件,但是由於影像品質並不理想,因此在4月30日蘇漢宗教授與章展誥先生再 度前往阿里山氣象站從事觀測,終於在5月1日零時起才開始觀測到這一系列清晰的紅色精靈事件。台灣地區的紅色精靈觀測計畫正陸續展開中,相信在不久的我們 將來會收集到更多且品質更好的紅色精靈影像,從事科學分析以期能對紅色精靈的物理機制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ISUAL 太空計畫是中華二號衛星的科學酬載。中華二號衛星是一顆低軌道太陽同步衛星,它的軌道高度約891公里,傾斜角約99度。主要的酬載任務利用遙測酬載儀器 (Remote Sensing Instrument, RSI)對台灣陸地及海域進行近即時之大氣、海洋及陸地進行遙測,以獲取可應用在土地利用、災害評估、農林環境、環境污染狀況監控等方面,及科學實驗研究 的資料。而ISUAL太空計劃的主要科學目標為:(1)確定高空大氣閃電(紅色精靈)的動態演歷及頻譜變化以解開高空大氣閃電發生之謎。(2)以紫外線波 段來探索高空大氣閃電中的未知現象。(3) 確認高空大氣閃電時大氣的離子化程度,以了解在地球上的高能量γ-ray是如何產生的。(4)建立高空大氣閃電、大氣輝光及極光的全球分佈情形的數據資料 庫。另外的技術目標是:建立太空級光學測量儀器及科學酬載規畫、設計、組裝、測試與系統整合的能力。其中包括設立科學酬載發展實驗室、科學酬載測試實驗 室、科學數據處理與資料分送中心。

「紅色精靈」研究團隊是在太空計畫室主任李羅權教授的 督導之下,由計劃總主持人成功大學物理系陳志隆教授(負責酬載發展部分)率領的「成大團隊」負責科學籌載的發展、測試與系統整合,並建立資料中心與科學探 索團隊。「成大團隊」的成員包括有成大物理系陳志隆(負責酬載發展部分),許瑞榮(負責科學探索部分),蘇漢宗(負責數據中心部分),蔡錦俊(負責酬載測 試部分)等四位教授,以及遠東技術學院助教授張名輝。另外,尚有由中央大學倪簡白教授與葉永烜教授所組成的「中大團隊」,以及由陳至信博士與張勝聰博士所 組成的「精密儀器中心團隊」協同執行整個計劃。國外的合作團隊主要有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太空科學實驗室( Univ. of California, Berkeley; Space Science Laboratory ) S. Mende教授所領導的「UCB團隊」;日本東北大學(Tohoku University) H. Fukunishi教授所率領的「TU團隊」。目前,有關紅色精靈研究的背景知識與整個計劃的執行情形都已紛紛上網,網址為( http://sprite.phys.ncku.edu.tw )。將來會定期地繼續充實網頁的內容。可預期效益為:(1)提昇我國太空物理研究的世界地位。(2)建立我國太空光學量測儀器與科學酬載的設計、組裝、測 試及系統整合能力。(3)科學酬載的技術可衍生作為民生所用,也可促進科學研究的進步。

由 於紅色精靈的地面觀測可配合未來中華二號衛星作同步觀測,用以做相干校正。因此,整個紅色精靈的觀測計畫將會在中央大學鹿林山天文台與阿里山氣象站建立觀 測據點,從事長期的紅色精靈觀測。在此,感謝中央氣象局與中央大學天文所提供的協助,尤其是阿里山氣象站陳釘相主任的大力幫忙。另外,也要感謝林務局的協 助,允許我們可以直證通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與管制哨。

▲圖一,圖中紅色圓圈內的雷雨系統,便是5月1日所看到的紅色精靈事件的發生處。

▲圖二、發生在2001年5月1日凌晨00:42:44的紅色精靈事件。

▲圖三、發生在2001年5月1日凌晨的紅色精靈事件 (動畫,播放速度1/30秒)。

▲圖四、發生在2001年5月1日凌晨的紅色精靈事件 (動畫,播放速度1/30秒)。

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

福爾摩沙二號 衛星酬載計畫

高空大氣閃電影像儀 - 紅色精靈計畫

網站入口

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發現紅色精靈

大家都知道閃電,那你知道有另外一種閃電嗎? 
科學家稱為紅色精靈的東西是什麼呢?

請看連結:神秘的紅色精靈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離軸導星裝置

這是蔡元生蔡大哥製作的 想知道請點我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天文幫各校行事曆

高雄市天文學會-路邊天文推廣活動

活動網頁

5月 1日(週五) 19:30 ~ 21:30 高雄市明德國小
5月 9日(週六) 19:30 ~ 21:30 高雄市文化中心圓形廣場
5月15日(週五) 19:30 ~ 21:30 高雄縣婦幼青少年館
5月23日(週六) 19:30 ~ 21:30 高雄市文化中心圓形廣場
5月30日(週六) 19:30 ~ 21:30 高雄市文化中心圓形廣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屏東教育大學2009全球天文年推廣教育活動

活動時間:98年5月15日星期五至17日星期日每日下午18:00至21:30

活動地點: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民生校區
http://npueastro.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07.html

參與對象:
不限參觀對象,活動免費,活動現場登記者,可參加抽獎活動
若於5月14日前至http://314.3b8.cc/線上登記者,另外可獲得小禮物一份

活動內容:
5/15 春夏星空導覽 施世治(屏東縣佳義國小主任、台灣親子觀星會理事)
5/16 天文闖關活動 大宇宙知識家、天文儀器操作
5/17 大眾天文講座 蔡元生(水星儀器公司負責人、超新星和SOHO彗星發現者)
http://140.127.81.91/std-org/Astroclub/iya2009.doc

聯絡資訊: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twastro

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Google Docs文件的分享方式

這個影片大概講述 Google 文件的分享方式,和【郭】工作平台上的文件系統是一樣的,各位可以參考看一下。另外這影片有中文字幕,預設是 English,可以在控制列上找到 Chinese(Traditional) 切換成中文!

影片中所提到的帳號註冊部份是指 Gmail 帳號,與【郭】帳號不太一樣,不要搞混喔!
引用至 郭家班

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2009天文幫幹訓

2009天文幫行政幹訓協作平台入口

這是幹訓行政傳承的工作平台,關於幹訓的規劃也都會陸陸續續建立在上面!

幹部們加油!

無名的新功能:測試加入
聽說這個叫做"揪團"的功能! 大家快利用"骨力"來測試吧~

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2009幹訓行車路線及時間

路線一、中山高中(7:20發車)→左營高中(7:30到達)→新莊高中(7:50到達)

路線二、小港高中(7:20發車)→福誠高中(7:40到達)→鳳新高中(7:55到達)
→鳳山高中(8:05到達)

路線三、前鎮高中(7:30發車)→瑞祥高中(7:50到達)→高師大附中(8:00到達)

路線四、高雄女中(7:30發車)→高雄中學(7:45到達)→三民高中(8:05到達)


各路線務必在車到達前15分鐘完成器材整備,前10分鐘完成人員集合,
各車務必於8:20~8:30間到達澄清湖青年活動中心!

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自然科學博物館徵求「2009天文攝影」相關的照片

徵求「2009天文攝影」相關的照片

致熱愛天文攝影的愛好者
本館為了配合 2009 國際天文年,推廣國人對於天文星象的認識,擬借重你的攝影鏡頭來呈現它們的自然美,將舉辦「2009天文攝影」特展,希望你能拿出精美的大作共襄盛舉,和我們一起來為增進國人自然的素養與認知盡點心力!

順頌 諸事如意!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展示組 副研究員 陳輝樺
       展示組 助理研究員 林志隆 敬啟
       聯絡電話:(04) 23226940 轉 677、684

徵求「2009天文攝影」相關的照片

1. 照片主題:以日地月相、行星與彗星、星雲與星團、星系、趣味天象攝影等為主。
2. 品質需求:800 萬畫素以上圖像檔。
3. 版權說明:提供者需具有完整著作權,入選著作權仍屬原提供者所有,本館獲授權於無商業行為的典藏、展覽、巡迴展示、網站上載、摺頁及文宣之使用權。被採用圖片使用費每張稿件以新台幣 1500 元計。
4. 照片說明文字請完整載明:
(一) 標題、(二) 攝影者姓名、(三) 拍攝過程心得
(四) 影像處理 (含攝影機型、光圈、拍攝時間、色彩處理資訊等)
(五) 影像專業內容說明 (註:本館有權修辭)
5. 截稿日期:98 年4 月25 日。
6. 投稿方式:提供合乎品質需求的圖檔光碟片,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展示組 陳輝樺 副研究員。
7. 詢問請洽 04-23226940 分機 677 (陳輝樺) 或 684 (林志隆)。

轉載完畢
賺外快的好機會 大家可以試看看唄
以下直接轉載自:http://www.nmns.edu.tw/nmns/activity/news/2009/980324.htm
edit by 中山高中陳彥儒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2009寒訓乙團活動照

乙團寒訓照片已完成上傳,經過適當壓縮,但仍足夠沖洗,放大及做各校簡介
若需要原圖之學校,可在星期日開會時向我登記,當然也可以直接打給我啦
不然就透過前鎮和我聯絡也可以! 大家觀賞看看吧
某些失焦嚴重的我刪除了,某些照片我也稍稍的修了一下
還有少許照片因技術問題未上傳,都是風景照,沒有人
還有八段影片,因空間問題,不予上傳,將會另找適當方式公佈
有問題再和我聯絡吧 感謝大家 感謝攝影組,今年某些照片頗具水準!
請複製連結觀看→http://picasaweb.google.com/miracorazon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2009.3.21全球天文年揭開序幕

2009全球天文年網頁


台灣首次大型科學藝術戶外活動,3/21(週六)晚間中正紀念堂廣場,請您來體驗天文年「星空之旅」! 列印



3月21日,就是2009年的重要天文節氣「春分」了,也是台灣慶祝「全球天文年」第一個戶外大型科學藝術活動舉辦的日子。當天晚上7時30分,我們將在 中正紀念堂的民主大道上,豎起比薩斜塔,搭起宗教法庭,重現「全球天文年」的關鍵人物—伽利略—傳奇的一生。(「伽」念為ㄍㄚ,請廣為宣傳,謝謝!)

這項為天文年揭開序幕的大型活動,將在中正紀念堂戶外民主大道及兩廳院廣場舉行,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請美國天文學家和視覺藝術家Dr. Salgado來台,結合天文圖像的精準放映與台大交響樂團的演奏,在「行星組曲」悠揚的旋律中,讓民眾欣賞天文歷史和重要發現的圖像;下半場為新編的多 媒體舞台劇「仰觀蒼穹四百年—伽利略的一生」,由動見体劇團、神秘失控人聲樂團、台大合唱團和專業舞群,結合戲劇、音樂,和藝術,敘述中世紀宗教與科學的 衝突,並呈現伽利略影響深遠的一生。其中伽利略登上比薩斜塔,扔下輕重兩球,證明質量不同的物體仍然同時墜地的實驗更是傳頌千古。我們希望能在兩廳院廣場 上重現這個經典實驗,以說明當年伽利略光輝燦爛的科學發現過程。(我們正在規劃「落體實驗」的細節,希望在設計上能簡單、可靠、精準、壯觀,若您對這個實 驗的設計有任何想法,請於3月10日前將您的意見傳至 cchliu@phys.ntu.edu.tw 這個 E-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 ,我們將邀請大學物理教授審閱來函,最佳設計前三名將有好禮相送!)

這種大規模的科學界結合藝術界的作品,在舞台規劃和和服裝設計上將創造特色,重新呈現古典歐洲的環境,探討科學與宗教的衝突。這在台灣尚屬首次,我們籌備得戰戰兢兢,備極辛苦,只希望您能屆時前來,參與這歷史性的一刻,共襄科學結合藝術的盛舉!

一、活動主題:2009全球天文年大型科學藝術活動「星空之旅」

二、活動宗旨:紀念伽利略將望遠鏡指向天空四百週年,舉辦「全球天文年」首場大型戶外活動,推出富含人文氣息的科學活動,邀請全民一起參與,以喚起全民對天文的喜愛,並使一般大眾都能分享天文知識進步的喜悅。

三、指導單位:教育部、國科會、文建會、中研院

四、規劃單位:中華民國天文學會、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成功大學、師範大學、淡江大學
五、協辦單位:臺北天文館、南瀛天文教育園區、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六、演出單位:動見体劇團、神秘失控人聲樂團、台大交響樂團、台大合唱團、台南科技大學

七、活動時間:三月二十一日(週六)晚間7:30~9:30 pm
八、活動地點:中正紀念堂民主大道、兩廳院自由廣場
(活動開場前有「天文年」小禮物贈送,份數有限,送完為止。)

九、活動規劃
人聲樂團揭開序幕 → 交響樂結合星空圖像 → 戲劇表演
(一) 開場:人聲樂團演出天文年的主要曲目: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Shoulders of Giants,英文版)。
(二) 「星空下的樂音—行星組曲」
(芝加哥天文館Dr. Salgado結合音樂與影像的壯觀視聽演出)
交響樂團演奏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
天文圖像投影在銀幕上,襯托悠揚樂聲,讓現場民眾感受星空天籟之美。
(三) 「多媒體舞台劇—仰觀蒼穹四百年」
戲劇表演(結合多媒體放映、舞蹈表演,及合唱)
重現天文學家伽利略一生的主要階段,以紀念伽利略影響深遠的貢獻。
主要內容分為三個段落:
(1)伽利略將望遠鏡指向天際,開啟了現代天文觀測:
伽利略將望遠鏡指向天空,發現了太陽黑子的出現及消失、月亮有火山口及隕石坑、木星有四大衛星、銀河群星,及金星的盈虧變化,推翻了當年托勒密提出而由教會支持的「地心說」,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導致了天文學上的重大進展。
(2)伽利略在運動學上的重要發現—比薩斜塔落體實驗:
我們將在戲劇中重現當年的比薩斜塔實驗,驗證輕重兩球墜落的時間相同,這個實驗所代表的科學意義也極為重要,相信將引起大眾高度關注。
(3)伽利略出版「兩大體系的對話錄」,受到宗教審判:
劇團將演出伽利略因提倡「日心說」,而受到宗教審判畫面的過程。整體表現充滿戲劇張力,希望讓民眾能融入伽利略生活之時代背景,理解天文發現的辛苦與珍貴。
(四)活動落幕,觀眾賦歸。

春分活動邀請函
春分活動表演節目介紹

徵求實驗構思 列印

我們3月21日在中正紀念堂演出 "伽利略的一生" 為於具重現他著名的比薩斜塔丟球實驗,徵求熱誠民眾不吝貢獻您的獨家構思---此必大彰於3月21日這一個屬於您的日子(請來信 cchliu@phys.ntu.edu.tw 這個 E-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 )。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天文幫雷射比第三次團購


各位有意願團購的幫友們,如果還想一起訂購請填寫訂購表格
有相關問題請來信至:gooda@starban.org
  1. 雷射筆80mw只要 750元
  2. 可變化雷射筆圖樣的筆蓋100元
想要一起加入訂購的人請填寫團購表格
請附上您的校別 姓名(綽號) 聯絡方式 以及什麼時候要拿!

付款方式可以匯款給 辜達
也可以在社長會議的時候直接給 辜達

要匯錢給我的人請注意
玉山銀行
0668968059149
帳戶名稱 辜政達

匯款後請寄信給我
附上 匯款帳號給我!
這樣我比較清楚是誰匯款給我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關於鹿林彗星的資訊

逃過一劫 小行星與地球擦身而過

(法新社巴黎3日電) 天文學家今天表示,一顆小行星昨天從地球旁呼嘯而過。這顆小行星的體積,約等同於1908年西伯利亞(Siberia)上空爆炸的一顆隕石。當時的爆炸威力相當於1000顆原子彈。

  這顆小行星的編號為2009DD45。美國行星學會(Planetary Society)網站與天文學家的部落格指出,2009DD45的直徑估計約在21公尺至47公尺之間,於格林威治時間2日13時44分飛奔過地球。

  網站「太空」(Space)指出,2009DD45與地球之間僅差7萬2000公里,相當於地球與月亮之間距離的1/5,或是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衛星與地球之間距離的兩倍。

  2009DD45的體積,約等同於1908年6月30日西伯利亞通古斯加(Tunguska)上方爆炸的那顆隕石。通古斯加大爆炸當時在地表上炸出逾2000平方公里的大洞,夷平8000萬棵樹木。

  澳洲塞 丁泉天文臺(Siding Spring Survey)的天文學家最近一次偵測到2009DD45是在上月28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的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re, MPC)也證實2009DD45的行跡。該團體主要的工作是分類太陽系的小行星。

  小行星中心的紀錄中,曾與地球最相近的太空石塊是編號2004FU162的小行星。2004FU162的直徑約6公尺,2004年3月從地球旁疾馳而過,與地球的距離不到6500公里。(譯者:張仲琬)

新聞原址:這裡
更多相關新聞:
你我躲過一劫! 行星險撞上地球 (TVBS)
差點撞地球! 小行星呼嘯而過 (民視新聞)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2/24 鹿林彗星最接近地球、達最大亮度

  鹿林彗星將於2/24以0.41AU(相當於61,335,000公里)的距離掠過地球,亮度將可達5等左右,是這個彗星本次進入太陽系內側以來,地球上所見最亮的一段時期。

  根據近期國內外觀測報告,目前彗星的亮度從1月底的7等,在2-3天之內躍升為6.5等,亮度增加了60%左右;最近的一次觀測報告 (2009/2/5)則測定彗星亮度為6.0等。到2月下旬之前,彗星的亮度將會持續攀升,最亮將可達5等,有彗星專家預測甚至可能更亮。其他關於鹿林彗 星的詳細資料,請參見「1~4月 另類臺灣之光—鹿林彗星進入最佳觀測期」天象新聞。

  目前(2009/2/5)報告指出彗髮寬約10角分,離子尾與塵埃尾都已發展良好。背對太陽的方向、成直線式的離子尾,肉眼可見的長度可達5角分左右,追蹤攝影則可長達2度以上連續觀測可顯示塵埃尾因彗星運動與太陽光壓影響所造成的變動。

  而塵埃尾因處在背對地球的方向上,因軌道運動的關係,一部份尾巴偏折到軌道以內的地方,觀測之下,顯得像是指向太陽,類似「反向彗尾」一樣;肉眼可見塵埃尾長度約僅1-2角分,追蹤攝影可長達10角分以上。

  下方照片為臺北天文館同仁拍攝的鹿林彗星影像,提供給大家欣賞與參考。其他精彩的鹿林彗星影像,亦可參考Spaceweather.com的鹿林彗星網頁,或中央大學天文所的鹿林彗星專頁

鹿林彗星,臺北天文館吳昆臻攝

鹿林彗星,臺北天文館李合峰攝

資料來源:台北天文館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2009寒訓檢討會

時間:2/22 早上九點
地點: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

請兩團旬聯絡網通知,並請各校相互提醒 務必盡量參加

p.s 中午將在附近餐廳聚餐,要整人請盡早準備!

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

太空探索/小行星撞地球! 2009 BD81潛在威脅大

http://l.yimg.com/tw.yimg.com/i/tw/hp/news/spirit/8e2905db.jpg
更新日期:2009/02/12 10:29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根 據台北市立天文科教育館「天文速報」最新一篇文章介紹,天文學家在今年1月31日觀測到一顆小行星,編號 2009 BD81,潛在撞擊威脅地球,而且在2042年撞擊威脅最高,與地球距離最近處僅3萬1800公里,不到地月距離的十分之一,在2044年、2046年甚 至可能更近。

這篇文章介紹,天文學家Robert Holmes在1月31日觀測一顆小行星時,意外發現另一顆高速移動的星體,之後被確認為一顆具潛在撞擊威脅的小行星(PHA),編號2009 BD81為第1015顆PHA,它在2042年的撞擊威脅最高,與地球距離最近處僅3萬1800公里,不到地月距離的 十分之一,2044年、2046年甚至可能更近,今年在2月27日最接近地球,距離約700萬公里。

月球繞地球的軌道是橢圓形,近地點約36萬3300公里,遠地點約40萬5500公里,平均約38萬4400公里。

NASA/JPL 估計這顆小行星僅314公尺大,是目前所知最接近地球的近地星體(NEO),不過其撞擊機率仍然很低,僅250萬分之一,更精確的數據則有待後續觀測確 定。過去幾年中,Holmes發現了250顆小行星、6顆超新星與一顆彗星(C/2008 N1 Holmes)。

此外,在1月初被發現的 小行星2009 BD,在2月1日以不到地月距離兩倍,約64萬4000公里的近距離與地球擦肩而過,這顆直徑約8公尺的岩石小行星軌道相對地球為螺旋狀,以與地球幾乎相 同的軌道圍繞太陽運行,相距不超過0.1天文單位(1500萬公里)與地球亦步亦趨,是一顆罕見的共軌小行星。

天文學指出,2009 BD曾在1955年近掠地球,由於它的運行軌道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圓形,它將很快再於2011年6月2日掠過地球,如果要對這顆小行星發射探測器,應把握在2011年完成,否則它再次接近地球的時間將在2034年。

新聞原址

2009年2月1日 星期日

Starban工作小組會議

時間:2/3 下午 6:00
地點:星巴克 Starbucks
高雄市苓雅區成功一路221號(漢神百貨斜對面)



檢視較大的地圖

有興趣參予分享的人也可以一起來唷!
  1. 這次聚會主要是為了規劃天文幫資訊平台的宣導會
  2. 聚會當中會先進行使用分享(所以不熟悉的人也可以一起來聽唷!)
  3. 分享完畢後會進行入口頁面的討論
  4. 然後會制定往後天文幫行政檔案的規劃策略

2009年1月24日 星期六

1/26 大年初一,來看太陽缺一角~日沒帶食

發布單位:天文館發布日期:2009-01-20
   1月26日,農曆大年初一,除了看電視、打電動,想不想來點春節特別節目?大年初一的傍晚將發生日環食天象,不過臺灣地區只可見日偏食,且初虧開始沒多 久,太陽就下山了,所以想看太陽缺一角的景象,可得把握時間到西方地平面無遮蔽的地方觀賞。如果恰巧在春節安排到印尼一帶旅遊的人,也不妨順道欣賞天空上 的黃金戒指—「日環食」囉!
臺北天文館於1998年8月22日拍攝之日偏食景象

今年天文年的主題曲歌詞&連結,可以去下載來聽....

「在巨人肩上」歌詞
2009 全球天文年主題歌曲

AstroCappella: Shoulders of Giants
Music and Lyrics by Padi Boyd
2008, The Johannes Kepler Project
http://www.astronomy2009.org/resources/multimedia/audio/
It was a calm and cloudless night but it was all still a blur
A shaking of our Universe was just about to occur
It was Summertime... 1609
when Galileo used his telescope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and he saw mountains and craters on the moon
and a Milky Way with thousands of stars
and he saw Jupiter, with four tiny moons
he was the only man on Earth that night who knew

That Copernicus was right
come outside with me tonight
and I can show you wonders of the world
to surprise and delight
I've got my telescope with me
just wait until you see
that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 we'll see beyond!
The world turns round and round now around 400 years have flown
since Galileo's telescope first focused the unknown
Now we use bigger glass to peer into the past
And we're discovering the Universe's secrets at last

And there are geysers on Saturn's icy moon
and planets circling hundreds of stars
while all the Universe expands like a balloon
from Galileo's tiny scope we've come so far

Galileo was right
when he looked out in the night
and he discovered wonders of the world
to surprise and delight
I've got my telescope with me
just wait until you see
we'll stand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And every step follows the one before
and opens up a new frontier to explore
our 'scopes are dancing in space to see the beauty and grace
Oh, Galileo would approve, that's for sure
And still for me and you we can join in on this too
Just climb up here with me where we'll see more

It's a calm and cloudless night come outside with me tonight
and I can show you wonders of the world to surprise and delight
I've got my telescope with me just wait until you see (oh, wait until you
see)
we'll stand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Galileo knew)

That Copernicus was right (Johannes)
Come outside with me tonight (Kepler found those)
and I can show you wonders of the world (planetary motions on the)
to surprise and delight (Shoulders of Giants)
I've got my telescope with me (And Isaac)
Just wait until you see (Newton found his)
we'll stand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Universal Laws)
(He stood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to see beyond!

edit  by  翔耀

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寒訓籌備會】



    APOD 每日一天文圖

    紀錄器

    web tracker  Free Website Counter

    free counters
    [URL=http://flagcounter.com/more/r2TB][IMG]http://flagcounter.com/count/r2TB/bg=FFFFFF/txt=000000/border=CCCCCC/columns=8/maxflags=248/viewers=0/labels=1/[/IMG][/URL]